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料 >> 文博百科 >> 内容

平凉延恩寺塔历史沿革

时间:2012/12/11 11:14:33 点击:

  核心提示:/*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在改组国家中枢机构的同时又大封诸子为王,让他们“控要害,以分制海内”。从洪武二年开始(公元 1369年)实行“诸王之制”,将二十三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第22子朱楹(公元1383-1417)被分为安王,封国在平凉。永乐六年(1408年)朱盈来到平凉,十年后,朱楹薨,无有子嗣,藩国被除,仅留典仗校尉百余人看守安王陵园。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原封于辽宁开原的韩王改封甘肃平凉,平凉的韩王时代由此开始。韩宪王朱松(公元1380-1407),朱元璋庶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封国辽宁开原,是为明朝第一代韩王。朱松“性英敏,通古今,恭谨无过。永乐五年薨。以未之国,命葬安德门外”,谥曰宪。

韩恭王朱冲域(公元1397-1440),韩宪王嫡长子,永乐九年(公元1411)至正统五年(公元1440)在位。“时弃大宁三卫地,开原逼塞不可居”,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改封平凉,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年)之国平凉,“有《惠迪堂集》千余篇梓行”。

韩怀王:朱范圯,韩恭王庶长子,正统七年(公元1442)至正统九年(公元1444)在位。

韩靖王:朱范垧,韩恭王庶二子,以韩怀王无了而承王位,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至景泰元年(公元1450)在位。

韩惠王:朱征钋,韩靖王庶长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至成化五年(公元1469)在位。

韩悼王:朱偕充,韩惠王庶二子,成化六年(公元1470)至成化十年(公元1474)在位。

韩康王:朱偕灊,韩惠王庶二子,以韩悼王无子而承王位,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至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在位。

韩昭王:朱旭櫏,韩康王庶长子,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在位,“性忠孝,工诗,居藩有惠政”。明赵时春称其,“雅嗜诗书,善真草,有《冰壶遗稿》、《千文法帖》、《东海草书》、《忠孝大字》诸草诗行于世”。

韩定王:朱融燧,韩昭王嫡二子,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至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在位,“惩宗室之横,颇绳以法”。

韩端王:朱朗锜,朱谟晪嫡二子,韩定王孙,隆庆三年(公元1569)至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在位。

韩王朱亶塉,朱逵杞嫡长子,朱璟浤孙,韩端王曾孙,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在位。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贼陷平凉,被执”,明代韩王由此而终。

明代韩王共十一位,除第一代韩王朱松,其余十位都生活在平凉,自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韩恭王朱冲域改封平凉到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末代韩王朱亶塉因"贼陷平凉"而被执,十位韩王在平凉历时218年,与明王朝共终。

明代韩王封于平凉,是陇东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韩王及王妃大都喜好事佛崇道,明代韩王在平凉府城周围的佛教营建,当首推“延恩寺塔”。此塔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竣工。位于平凉市东郊宝塔梁,为七级八角楼阁式空心砖塔。

明代赵时春作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的《东塔寺记》和《塔记》,对当时修建延恩寺宝塔有较为详细的反映。

《东塔寺记》:“寺以塔名,重在塔也。浮屠氏起西南夷,患夷俗多欲幻妄,欲以寂虚化之,唯恐其弗胜。其后延入中国,凡王公贵人反以其富贵施诸浮屠氏,敬而礼之,常恐弗能胜其志,故韩国温太妃爰怀先昭王,应世随化,散财酬德,乃卜东郊离面枕冈考胜,为琉璃宫七,以奉浮屠。前为大王,又前为金刚,以呵护山门。宫之左右各翼以廊,以貌古之礼敬浮屠而得其三昧者,左右廊之前益之以楼,以载鼗镛,为香火讽呗之节,其外环以精舍僧厨,崇垣复门,种种具足,然大要归重于塔,故为亭以居碑者又二,一以志夫寺,一以志夫塔。”

《塔记》:“塔七级,镇浮屠宫后,琢石以为基,覆之,视其殿楣栏甍榭,施砖填之,工以亿计,周繚铃索,用五金之材以千计。创手于嘉靖乙未初夏,丙午春初告成。凡厥用意勤至,上为明圣祝釐,下为士庶祈休,盖推广先昭王与今嗣王之令德,而欲播诸人人者也。睹斯塔者,当俨然研其精义,入于正觉,彼以杀为戒,则凡省苛法以寿节,宴游以裕物者,不可不知也。彼以贪为戒,则凡薄赋敛以惠下,谨礼教以睦族,斥远言利之臣式,昭恭俭之德者,不可不知也。彼以嗔为戒,则凡谗佞抅间之来过,差嫌隙之端待之,以定性驭之,以至公者不可不知也。浮屠氏让国以修行,故人贵其身如山岳,是以塔而藏焉。昭王盛年奄弃千乘之尊,太妃晚节施散万金之资,吻合浮屠氏之奥旨矣。则凡被夫教育者,必能恪守宝训,淡泊无为,静以养心,简以御事,怡神于虚明清淑之域,以享大雅乐善之休,兹塔将与有光,时存将阴受其惠焉。故不敢以不习浮氏辞,谨奉宣嘉问以为之记。”

“延恩寺塔”所在地原为延恩寺,曾发现明初延恩寺断碑。然赵时春《东塔寺记》和《塔记》中对此塔并未有明确称呼,只称寺为“东塔寺”,根据“寺以塔名,重在塔也”,则该塔名当为“东塔”。赵时春《平凉府志》记载:“东郭门外之阳有真武庙,有新塔寺,今改:正学书院,有旧塔寺。”同时,《平凉府志》中的“平凉府城图”上也标绘出了 “真武庙”、“塔寺”、“正学书院”。所以,现在所谓的“延恩寺宝塔”在起初称为“东塔”。是当时笃信佛教的“韩国温太妃”即韩昭王朱旭櫏的夫人温氏,爱怀已故的韩昭王,为其祈福而建的。在慎重选址后,自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起,至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耗工十载而建成。同时在东塔前塑有天王、金刚;主殿两翼建有长廊,左、右长廊之前又筑钟楼、鼓楼;最外围环建精舍僧厨、崇垣复门。建成后的整个寺院称东塔寺,宝塔高耸,寺宇宏阔,成为当时平凉府城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淸代静宁进上王源翰有《平凉竹枝词》曰:“东关浮屠起七层,禅房罗列夜传灯。韩藩好佛人多化,处处经声处处僧。”清人赵汝冀亦盛赞大明宝塔曰:“七层突兀薄霄汉,八面玲珑射斗牛。眼界欲闻登绝顶,秦关百二望中收。”

民国时期,塔内楼板楼梯被毁,无法攀登,塔院成为兵营,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此创办军事学校,培养抗日将士,附属建筑拆除殆尽。

20世纪五十年代平凉曾多次发生7.0级以上地震,宝塔六、七层被震裂8-10公分,塔刹被震倒。

1985年甘肃省文化厅拨专款10万元对宝塔进行了维修。

作者:宋钢 录入:liuhw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