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简报动态 >> 内容

平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报(总第十二期)

时间:2011/5/11 16:19:48 点击:

  核心提示:平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报(总第十二期) ...

庄浪梯田建设被列入近现代重要史迹

 

 “庄浪梯田”日前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近现代重要史迹。

庄浪县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人口43万人。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海拔14002587.5。庄浪县境山大沟深,地陡土瘠,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为征服自然,改善生态环境。庄浪人民从60年代以来,历经34年的艰苦创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共移动土方3亿立方米,修成梯田94.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83%,从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地瘠民穷的状况,将昔日的光山秃岭变成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梯田王国”,“创造了人类奇迹”。庄浪梯田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梯田化建设与开发国际领先水平的水土保持工程;揭示了庄浪梯田化建设与开发的科学价值和推广前景,在同类课题研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被誉为“中国农业的希望工程”。

庄浪梯田是庄浪县几代人改造自然,创造农业生产劳动的历史见证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改变传统山地农业生产的典范。如今成为教育和激励下一代的活资料,已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和观光的生态农业景区,进一步加强保护对于今后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以及农业生产范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庄浪县普查办  刘继涛  崔山花)

 

 

唐宋元三朝窖藏文物惊现崆峒

 

427,崆峒区白庙乡在进行通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发现了一处元代窖藏文物,工程施工人员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了此事,公安机关随机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并将发现情况通报了崆峒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崆峒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时发现,施工人员人已经将文物挖出。

经了解,所有文物全部装在铁釜里面,现场共清理唐海兽葡萄铜镜1件、宋铁釜2件、宋三足火盆1个、元高足瓷灯1个。经专家初步判断认定,该窖藏文物有唐、宋、元三朝文物,属于元代窖藏。

海兽葡萄铜镜,直径15厘米,呈圆形,中间为伏兽钮,外区纹饰为葡萄叶蔓,内区为海兽图案,造型生动;内外区均以枝条缠绕的葡萄纹饰作为装饰,铜镜表面锈迹严重。整块镜制作规整,保存完好,体现出了唐代制作工艺水平的高超。经过专家鉴定该铜镜为唐海兽葡萄铜镜。

铁釜,2件铁釜造型相同,釜铁质。大口微敛,方唇,深腹,腹上部有一圈宽平沿,圜底。大釜,口直径54厘米,高31厘米;小釜口直径44厘米,高28厘米。大小釜均残,表面锈迹严重。经过与相同器物比较和专家初步认定为宋代铁釜。

三足火盆,直径45厘米,高12.7厘米。整体制作规整,保存完好,表面锈迹严重。经过与相同器物比较和专家初步认定为宋代三足火盆。

高足瓷灯,内外饰青半铀,口直径10.5厘米,高8.6厘米。保存完好,表面侵入铁锈。经过与相同器物比较和专家初步认定为元代高足瓷灯。

经清理出土的5件文物,现已全部移交崆峒区博物馆收藏。(崆峒区普查办  祁玉成)

 

灵台县博物馆抢救清理一座唐代墓葬

 

2009423下午5时左右,灵台县梁原乡付家沟村鹞子硷社居住区北侧坟家山在平田整地中发现唐墓1座,推土机作业过程中掀掉墓顶2×1.5m2,我馆迅速组织朝那、星火两处文物普查小组共6人于2030分赶赴现场,在梁原乡派出所公安民警的协助下,当晚即留守现场以确保文物安全。

24日,详细勘察现场,唐墓墓室为砖箍攒尖顶,推土机推开的洞口位于墓室南壁与西壁交界处,墓砖与土块堆积于墓室地面之上,堆积层下覆盖文物情况不明,其余陶俑均暴露于墓室中;墓室大部分暴露在梯田断面之上,距地表深1.2,土质疏松,洞口墓砖松动,随时有坍塌危险。基于以上因素,为防止文物流失、损毁,经请示县政府主管领导和文体局,决定紧急发掘清理。在县、乡、村和公安民警的积极配合下,经过8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安全提取了所有文物。

该墓为砖室攒尖顶,由墓室、甬道、墓道组成,墓室通顶高4.96,墓室南北长3.4,东西宽3,砖卷甬道长2,宽0.88,高1.95。墓道斜坡形,长3.5,宽1,葬具为木棺,已朽为碎片,人骨酥粉,仅见残迹。墓志为2块陶方砖组合成碑形,志文为书写,由于墓葬进水淤土,墓志受到浸泡,字迹全无,墓主身份无法考证。

该墓出土文物经初步整理共有50件,其中陶器39件,

瓷器2件,铜器9件。彩绘陶天王俑2件,彩绘陶镇墓兽2件,彩绘陶马2件,彩绘陶骆驼2件,彩绘骑马俑6件,彩绘胡人俑2件,彩绘牵夫俑2件,彩绘男侍俑1件,彩绘侍女俑1件,陶立俑4件,陶女厨俑2件,陶操碓俑1件,陶碓1件,陶猪1件,陶灯盏2件,陶筒形器1件,陶罐5件,陶墓志一合2件。瓷圆台形器1件,瓷壶1件。铜杯2件,铜带饰3件,铜镜1件,开元通宝铜钱3枚。

427灵台县博物馆向省文物局汇报后,省局专家组于58赶往灵台县博物馆,详细查看了出土文物,了解了古墓清理情况。专家组郎树德、贾建威先生认为,这批文物与2001年庆城县唐代游击将军穆泰墓所出文物基本类同,属于同一时代,尤其天王俑高达1以上,彩绘水平极高,堪为精品,其它俑类文物也具有地域特色。目前,灵台县博物馆正在按照专家组的意见积极联系文物保护专家,尽快对这批文物进行清洗、修复、彩绘封固等技术保护。古墓所在地经进一步调查已登记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并于当地村、社建立了保护小组,落实了保护措施。

                                (灵台县博物馆)

 

静宁发现两件(套)石器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静宁县普查组先后发现了两件(套)石器,一件为西汉石磨,一件为明代石碾,均为典型的石制粮食加工器械。

一、  西汉石磨

OO九年三月采集于静宁县城西葫芦河与狗娃河交汇处靠下游50的河滩,为奇石收藏者张盛炳先生发现并收藏。

仅存上肩,由花岗岩琢磨而成,通高15厘米,盘径565厘米,磨盘厚度6厘米,重约50公斤。其表面有一凸起的圆形漏斗,斗中又以隔梁分成两半,各有一圆形进物孔,分为大小眼。其中大眼直径45厘米,小眼直径4厘米,孔附近刻有便于进物的凹槽;磨盘侧面有一处4×45厘米的方孔供装推杆,其对侧有直径3厘米横竖相通的圆孔供穿磨绳;工作面无齿,大小眼处分别有6厘米5厘米长的梯形槽,便于被加工物流出,磨盘中心部位有直径5厘米的带豁口的圆孔供装滑动轴承,为实用器械。

根据《中国文物大典》石器卷“西汉中期以后,石磨形体逐渐加大,上扇顶部普遍出现以横梁隔开的半月形粮食漏斗”的描述可知,该器物应为西汉遗物,这在静宁县尚属首次发现。

一、  明代石碾

现存于静宁县仁大乡李河村村民李彦宏家的石碾,是祖上传下来的实用器物。碾盘直径180厘米,厚30厘米,体积0763立方米,青石质,重约2060公斤。碾砣小端朝上立于旁,直径60厘米,砣身没于土,青石质(青中带白点)。有纹饰,由外向内看,先是3厘米宽的外缘,次2厘米宽的隔离带;再作直径50厘米的圆,将该圆周八等分,朝圆心作八条连弧纹,这样形成八个相等的括弧。在八个括弧内阴刻16字:“大明嘉靖二十四年庄浪后学李实置立”,每括弧两字。最后錾刻向圆心逐渐下凹的圆与连弧纹外切,下凹最大深度1厘米。在圆心镶有直径10厘米、壁厚3厘米的铁栓孔(滑动轴承),纹饰平雕,线条宽3厘米。根据碾盘直径估计,碾砣长度应在60厘米65厘米。该石碾纪年明确,流传有序,已历经470年风雨沧桑,在当地实属罕见。(静宁县普查办  王万胜)

作者:不详 来源:普查办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