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卤县地望考逸

时间:2011/5/19 16:03:00 点击:

  核心提示:卤县,这个在历史上曾消失了二千多年,地望无考的县治,拙文《甘肃崇信出土的秦戳记陶器》一文中提供了重要线索⑴(以下简称《崇》文)。现就卤县地望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阐述,以祈教于学界前辈与同仁。 一、古卤县和今崇信县 卤县,据《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户42725,口143294。县21...

    卤县,这个在历史上曾消失了二千多年,地望无考的县治,拙文《甘肃崇信出土的秦戳记陶器》一文中提供了重要线索⑴(以下简称《崇》文)。现就卤县地望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阐述,以祈教于学界前辈与同仁。
    一、古卤县和今崇信县
    卤县,据《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户42725,口143294。县21,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  、三水、阴槃、安武、祖历、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卤县〕汉置,后汉省,今缺,当在甘肃境。”《中国历史地图集》:“安定郡无考县名:复累、安俾、卤县。”“卤—阙不可考,按故城当在今甘肃东北部⑵。”
《大明一统志》:“唐德宗贞元年间,李元谅始筑城屯军,名崇信。”置崇信军设防。《宋史•地理志》:“乾德初,置崇信县。”隶属秦凤路凤翔府管辖。由此可知,崇信地名始见于史册的最早记载为唐贞元间,宋乾德初始置县。那么,在此之前,此地有无县治,县谓何名,均无有史料记载。
    上引诸条和拙文所述,有以下数事与本文关系密切。其一,卤县西汉时为安定郡辖21县之一。其二,春秋战国时,崇信地区为义渠戎和秦人的活动区域⑶。秦置北地郡,崇信属北地郡辖地。两汉时期崇信属安定郡辖境⑷。其三,《崇》文所述的42件陶器,均有“卤市”、“卤”、“市”、“亭”等阳文或阴文戳记,当是卤县市井官署的代称。在陶文中未见有中央官署控制的制陶作坊戳记,也不见里居名,证明这批陶器应为卤县市府所属制陶作坊的产品。其四,这批陶器分别出土于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九功乡王河湾村,铜城乡魏家沟村,赤城乡赤城村,以刘家沟村出土最多。从出土器物和古遗址调查情况来看⑸,刘家沟附近可能为卤县市井官署的治所。其五,《崇》文所述的陶器年代其上限可溯至战国中期,下限晚至秦统一时期。由此我们推想,卤县的始置可能早到战国中期。
    近年来曾有学者提出,《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各郡所辖县治,除排名第一位的是郡治所在,其余均按置县先后排名。如按此说,卤县在安定郡辖21县中排名第7位,第8位是乌氏。《括地志》记载乌氏县:“周之故地,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卤县当为秦惠王更元十年以前(周慎靓王六年,公元前315年)秦人所置。和出土陶器考证的年代基本吻合。
    二、灈水与汭水
    《汉书•地理志》:“卤(灈水出西。师古曰:灈,音其于反)。”“灈水,古水名。即今河南遂平县石羊河,源出县西北,东南流至县东注入亲水(即今沙河)⑹。”又《水经注》:“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吴房县,本房子国,以吴夫概封此,故曰吴房。即今河南遂平县治⑺。”                         崇信境内有汭河和黑河两条河流。汭河,“古阁川水。一曰赤城川水,今亦谓之盘口河。有二源,并出甘肃华亭县西南陇山,合流东经崇信县北,至泾川县入泾。《清一统志》按自汉以来,皆言芮水出汧县。隋志、元和志皆云芮水自华亭流经良原至宜禄入泾,即今之盘口河。明弘治中王宁始以阁川水为芮水,诸志皆从之。与古说异⑻。”《元丰九域志》记泾州灵台县:“有芮水,细川水。”良原县:“有芮水。”众所周知,现在的汭河不经过灵台县境和古良原县境(今灵台县梁原乡),而经过上述县境的河流是黑河。黑河,“即甘肃之盘口河。”盘口河,“古芮水。亦曰黑河,源出甘肃华亭县西南陇山,东流经崇信、灵台、泾川诸县,至陕西长武县(原宜禄县)入泾水⑼。”“盘口镇,在甘肃泾川县南三十里盘口河北岸⑽。”
    芮,通“汭”。《诗•大雅•公刘》:“止旅乃密,芮鞫之即。”毛传:“密,安也。”近代学者研究认为:密,即地名或国名。“芮,水涯也。鞫,究也。溪流的尽处。”郑玄笺:“水之内曰芮,水之外曰鞫。”芮水是见于历史记載中最早的河流之一。弦蒲薮是古代著名的大泽。《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芮,其浸渭洛。”《水经•渭水注》:“汧水出汧县之蒲谷乡,弦中谷,决为弦蒲薮。”薮,湖泽的通称,也专指少水的泽地。清代学者多考证认为芮水之源出于弦蒲薮⑾。《说文解字》:“卤,西方咸地也。从西省。安定有卤县,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其源应出自弦蒲薮大泽干涸后,形成潟卤之地,故曰卤。潟卤,即土地含有过多的盐碱成份,不适宜耕种。
    由上可知,灈水即今河南遂平县石羊河。今汭河即古阁川水。今黑河也就是古芮水,后改为盘口河,泾川县黑河乡有盘口村足可为证。前引明弘治中王宁始以阁川水为芮水,诸志皆从之。加之此说被后来平谅的官界名人,学界宗师所首肯,也就成为了定论,以误沿误,迄至今日。也就是说将阁川水改为芮水是从明弘治中开始的。阁川,最早见于《资治通鉴》:“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十月,吐蕃四节度历泾州,过阁川南,……”那么,在此之前,有无灈水之称,史无详载。
    笔者认为,阁川水之前最早叫灈水,东汉时随着安定郡及其辖县的两次迁徙,卤县和灈水皆逸。
    三、卤县地望及废弃原因
    综上所述,卤县为安定郡辖县之一,而崇信地区当时又属安定郡辖境,且有这么多带有“卤市”陶文的出土器物和古遗址调查为证。我们由此可论定,卤县的地望即在今崇信县,其辖境除今黄寨乡和铜城乡的部分地区为安定郡月氏道辖地外⑿,其余部分和今崇信县的县辖区域大致相同。而刘家沟一带当是卤县市井官署的治所。卤县的始置可上溯到战国中期。那么,至东汉以后,卤县为何从史籍中消失了,笔者以为,这与东汉时期安定郡治曾两次迁徙及其辖县缩减有关。
    羌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到东汉中期尚有150多个大小部落,散布在从黄河源头到益、凉二州以及关中和并州的广大地区,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大多处在汉王朝政权的统治下,深受封建官吏和地方豪强的奴役,经常进行武力反抗。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初,烧当羌豪东号之子麻奴随父来降,居于安定。时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民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而此时东汉政府又强迫征发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陇西(治今甘肃临洮南)、汉阳(治今甘肃甘谷东)三郡羌人随征西域。行至酒泉,羌人怕远屯不还,家破人亡,相率逃散。各有关郡县发兵抄击逃散的羌人,甚至拆散当地羌人的庐帐,羌族各部被迫起而反抗。主要部落有烧当羌、先零羌、勒姐羌、当煎羌、卑湳羌、钟羌等。他们没有武器,就用竹竿木棍做戈矛,用案板当盾牌,同汉朝政府进行殊死的战斗。由于他们为自己的切身利害而战,两年中先后击败东汉政府派来镇压的二万大军。到了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羌既转盛,而缘边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三月,诏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治衙。”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九月,诏复安定、北地、上郡还旧土。”顺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冬,十月,癸丑,以羌寇充斥,凉部震恐,复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从安帝时起,受尽欺压的羌人先后举行了三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历时五、六十年,给东汉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致使西北地区一些郡县官吏象断了线的风筝,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既不敢战,也不能守,纷纷要求内迁。在此期间,东汉政府不得不先后两次迁徙西北地区一些郡县,强迫接近羌族起义军占领地区的汉族人民向内地迁徙,企图孤立羌族人民。但是,当地的汉族人民同羌族人民世代友好相处,安土重迁,不愿远离家园。东汉官兵即采用残暴手段,拆毁房屋,抢割庄稼,破坏积聚,驱迫人民迁移。这时又赶上旱蝗饥荒,人民遭受劫掠,离乱分散,有些死在路上,有些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民,没迁到地方就减少了一大半,迁到地方也往往难觅生路。就这样,迁而复,复而迁。安定郡由原21县缩编为8县,人口由原143294人减少到不足30000人。六十余年的羌汉战争,使安定郡辖县的人民生产生活遭受到严重破坏和摧残,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片的荒芜。卤县也就在两次迁徙中被缩编废弃。
    注释:
⑴陶荣《甘肃崇信出土的秦戳记陶器》,《文物》1991年第5期。
⑵陈筮泰《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略》,《西北论衡》1942年第十卷第1期。
⑶陶荣《崇信境内的秦文化》,《平凉报》1993年12月7日。
⑷《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地图学社出版。
⑸陶荣《甘肃崇信古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95年第1期。
⑹《辞海•地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⑺ ⑻ ⑼ ⑽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⑾《读书方舆纪要》;《续文献通考》;《陕西省通志》。
⑿陶荣《月氏道浅说》,《陇右文博》1999年第1期。
(发表于《陇右文博》1998年第1期)

作者:崇信县博物馆陶荣 录入:崇信县博物馆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