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平凉崆峒山佛顶尊胜陀罗经幢考辩

时间:2013/11/13 15:48:52 点击:

  核心提示:平凉崆峒山佛顶尊胜陀罗经幢考辩  崆峒山中台塔院的佛顶尊胜陀罗经石经幢,为褐沙岩八棱雕柱状体,竖立于中台法轮寺院内,经考证,系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铭刻。幢高131厘米、径35厘米,幢帽高15厘米、基座高18厘米,基座和幢顶在文革时期被毁,碑文共900余字,有“三藏沙门赐紫重达”。198...


  崆峒山中台塔院的佛顶尊胜陀罗经石经幢,为褐沙岩八棱雕柱状体,竖立于中台法轮寺院内,经考证,系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铭刻。幢高131厘米、径35厘米,幢帽高15厘米、基座高18厘米,基座和幢顶在文革时期被毁,碑文共900余字,有“三藏沙门赐紫重达”。1981年9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铭文字迹多有剥蚀,经笔者本人多方核查,将残缺文字补缀齐全,现抄录于后:
  佛顶尊胜陀罗经幢经文
  皇宋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十日,在崆峒滹沱寺建幢,国那烂陀三藏沙门赐紫重达,译
  稽首千叶莲花座,摩尼殿上尊胜王,广长舌相遍三千,恒沙功德皆圆满。灌顶闻持妙章句,九十九亿世尊宣,侨尸迦为善住天,能灭七返傍生路。稀有总持秘法藏,能发圆满广大心,我今具足施凡夫,赞叹总持萨婆若。愿我心眼常开悟,所有功德施群由,十方刹土诸如来,他方次界诸菩萨。八部龙天诸眷属,散脂大将药叉王,冥司地主焰摩罗,善恶簿官二童子。已上圣贤诸众等,愿闻启请悉降临,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所有听徒来至次,或居地上或居空,一闻佛顶尊胜言,蠢动含灵皆作佛。
  关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由来,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某日夜晚,印度善住天子在享受和诸天游园等种种欢娱之后,忽然听到他即将遭受许多苦难的预告,包括他即将在七天之后寿尽命终,死后的境遇极为凄惨:先是受七返畜生身和地狱之苦;其后,虽然得以脱离地狱,生为人身,不过,却要生在贫贱之家,而且一出生就是无眼的残疾之体。善住天子听了,大为惊怖,于是向天帝释求救。然而,天帝释并无解救之法,乃转而求助于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应帝释之请求,便教以解救之道,即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天帝释将此陀罗尼经及其受持之法,传授善住天子。善住天子依法受持此陀罗尼经六日六夜,不仅逃过死难,还得以远离一切恶道之苦,住菩提道,并获延年增寿。之后,此经乃是佛陀波利受五台山文殊菩萨点化,从印度取回经文,上呈武则天,从而得到传译。但此经真正得到发展则是得益于唐代宗,他曾于大历十一年颁布诏令,命天下所有僧尼每天须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21遍。这个诏令,直接影响了中唐以及五代、宋代盛行建造尊胜陀罗尼经幢的社会风气。《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之所以能在卷帙浩瀚的佛经中脱颖而出,成为唐代最流行的经典之一,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神力广大,内容诱人,受持简便。《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曰:“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又能净除诸地狱阎罗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狱,能回向善道。天帝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有人闻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狱恶业皆悉消灭。”该经不但能拯救幽冥,还可以祈求现实利益,使人永离病苦,延年益寿。凡人接近或见到此陀罗尼,甚至陀罗尼经幢的影子映到身上,乃至幢上的灰尘偶然飘落在人身上,都可以净除一切罪业恶道,得到福报。于佛前取净土,做一四方坛,坛上种花草,烧香跪拜,手结陀罗尼印,诵此陀罗尼108遍,即可。
  2、五台山文殊信仰和佛陀波利的传奇。唐代是五台山信仰最兴盛的时代,正如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润州句容县大泉寺新三门记》中所说的:“今天下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灵圣踪迹,往往而在……”佛陀波利的传奇正是发生在五台山信仰的兴盛时期,成为五台山文殊信仰的灵迹之一,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披上了神异的色彩。波利在朝拜五台山的途中,遇到一位老人,以赴天竺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作为指引他见文殊菩萨的条件。波利遂去印度,取得该经的梵本并返回。他的传奇并未就此画下休止符,而后更多更新的传奇故事发生在他的身上。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僧人法照曾在五台山见到佛陀波利与文殊等众菩萨在一起。在《宋高僧传?佛陀波利传》中有佛陀波利带领法照入金刚般若寺的记载,日本僧人圆仁巡礼五台山时对波利的传闻也有记载。借着五台文殊信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得以广泛传播。反过来,该经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普及和兴盛也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皇帝诏令。唐代宗时,由于多位密宗大师的积极推动,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代宗下令“天下僧尼每日须诵尊胜陀罗尼21遍”,这道诏令使中唐以后乃至宋朝建造陀罗尼经幢之风大兴。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明成祖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题写序文,赞扬其无量功德,使该经超越了宗派之分,成为当时广为流行的经典。
  4、现世利益的驱使。《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净除一切恶道的同时,强调神咒对治病、避难、除灾、长寿等现世利益的功能。这种破地狱功能与唐代社会所流行的地狱信仰互为呼应,使陀罗尼信仰能在僧俗二界得以广为流传。有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灵验记载很多,武彻《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记载了许多灵验的故事,驱使人们虔诚地追求密咒的神验。
  由此可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之所以能在中国广为流行,是宗教、社会、政治等诸种因素互为作用的结果。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于幢等上或见或与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坠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一种新的佛教建筑形式——经幢便应运而生,朝野上下建造尊胜陀罗尼经幢的行为由此风靡一时。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在印度佛寺中是以织物制成,幢上书经,故名经幢,所谓“幢”是印度古代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印度佛教徒在长筒圆形绸缎上写经称之为经幢,将其悬挂在空中随风飘转,以代诵读。我国的石柱刻经,始于六朝,而石柱刻陀罗尼经,则始于盛唐。陀罗尼是梵文的音译,意即对所闻之法能摄取不忘。佛教密宗认为,此经的咒语能包含众多的经义。盛唐以后,密宗盛行,众信徒以为反复诵念陀罗尼经就会解脱一切罪孽。为了使陀罗尼经永存,传之万代,善男信女把它刻在上有顶、下有座的八棱锥形石柱上,这就是当初较为简单的经幢。宋代以来,经幢逐渐复杂,成为一种建筑物,后逐渐发展演变成集建筑雕刻艺术、佛教内容于一体的完美石雕建筑,幢座建成须弥座,幢身分节、多层檐,幢顶增设桃形宝珠。宗教的内容相对地减少了,而雕刻艺术越来越讲究,形象生动活泼,集佛教内容与建筑、雕刻艺术为一体,既保持了宗教内容和意义,又更加形象化地宣传了佛教,是我国石雕艺术的宝贵遗产。幢体镌刻的陀罗尼经文,则是佛教文化流传的一种形式,把宣传融于艺术之中,加强了宣传效果,崆峒山陀罗尼经幢就是宋代经幢的突出实例。有关专家认为,石经幢书法娴熟,反映了当时佛教盛行的状况,对研究宋代佛教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
  矗立在崆峒山的宋代石经幢,是提供佛教僧侣信众每日诵此陀罗尼经的。其功能在于使一方生活的人们平安幸福,健康增寿,吉祥平安,永离一切病苦诸病,身心得以解脱。这座石经幢历经千年而不坠毁,实为一大奇迹。经幢以顽强的生命力存世,既给崆峒山增色,成为唐宋时代佛教活动盛行的一大实物见证,也为后代研究尊胜陀罗尼经崇拜及其经幢文化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及范本,它在崆峒山无声地宣示着佛陀的文化思想,让千秋万代民众受到福佑和启迪。

作者:赵娅利 录入:赵娅利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