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文史 >> 内容

神秘的关寺——感悟陇山之三

时间:2011/7/22 10:45:39 点击:

  核心提示:提起陇坻道就避不开陇山其他关道隘口,更不可能撇开关陇大道及其北支道。打个比方:把陇山古时候的交通系统看作一串链子,那么横穿陇山的一处处关道险隘便是链子上的宝珠,而关陇大道及其北支道无疑就是串联这些宝珠的绳子,无绳不成串。从历代典籍记叙的点滴故事中寻找线索,关陇大道与回中道时而重叠,时而分离,多少学者...
   提起陇坻道就避不开陇山其他关道隘口,更不可能撇开关陇大道及其北支道。打个比方:把陇山古时候的交通系统看作一串链子,那么横穿陇山的一处处关道险隘便是链子上的宝珠,而关陇大道及其北支道无疑就是串联这些宝珠的绳子,无绳不成串。从历代典籍记叙的点滴故事中寻找线索,关陇大道与回中道时而重叠,时而分离,多少学者在尽可能的复原秦汉时期陇山道路交通的原貌,但均因实证不充分而搁浅。我们本次实地考察能不能找到古回中宫的确切位置,确立回中道的具体路线痕迹,并拿到与此相关的确凿证据,已成考察的关键。
    固关一行,回中道南段问题基本解决,接下来主要任务是实地勘查安口河道以北连接番须道、鸡头道、瓦亭道这一段的确切遗迹,即关陇大道北支道。县政协文史委程有贵主任几年前就组织全县研究人员,仔仔细细地勘查过这段古道,掌握了一些情况。我们便把重点放在崆峒后峡(鸡头道的起点)至山寨双疙瘩梁一段,尤其是河西乡建沟北宋石佛群遗址以及周围环境,我们始终怀疑那些遗址很有可能是北支道上最后的建筑物。
    建沟石佛群遗址分布在河西乡建沟村刘家沟和易家沟两处,共15尊佛像。可惜现在我们只能从文物档案的照片上领略其风采,实物已不复存在。刘家沟遗址很有代表性:发现石造像的地方是一面很陡山坡的山腰,那里的地边有三四处碎砖瓦砾堆成山丘,上边长着大树;山顶建有高高的土堡烽燧;左边与景尔洼相连的山腰是一片非常平坦的开阔地,高度与发现石佛的寺院在一个水平线上;右边是便道,当地人去平凉还走这条路。我们仔细地查看这一堆堆残砖破瓦和任何能说明问题的东西,终于在梯田田埂下挖开的地层里发现厚度达半米的瓦砾层,宋代典型的器物———小底、撇沿、酱釉酒碗残器出现在瓦砾层中。我们又在这片几十亩地范围内搜寻,一些石造像残块、屋脊状的可能为石碑楼顶的残块、条石先后被发现。奇怪的是,在所有发现的东西里,寺庙和民宅建筑残存物混在一起,而且几乎都是很古老的东西,近代的很少。具体就拿瓷器残片来说,安口窑在明代就已经是闻名遐迩的“陇上窑”了,按理说安口窑离这里最近,安口窑瓷器残片的大量出现才正常,可偏偏很少见安口瓷片,发现最多的是陕西耀州窑的东西。还有一个现象:与遗址相邻的刘家沟自然村,家家路道、房基全是条石砌成,一些条石明显留有经过多次复用的痕迹。当地老人说,刘家沟村后山上的堡子很古老,古门洞墙壁有一丈多厚,据他们老人的老人讲,古时候堡墙上还有城墙垛子。显然不是大户人家躲避土匪的一般土围子。如果将北部泾源、隆德各县一些地名联系起来,依次便是十二堡、十三堡、石山堡、神林堡、隆德堡等等,这些堡垒均匀地分布在北支道沿线的制高点上,相当于现在的红绿灯、指路牌。
    当地人告诉我们:“先有易家寺,后有刘家沟”,意思是易家沟遗址更有价值。从易家沟翻过梁便是通往崆峒后峡的大道。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上道路不通,易家沟遗址没去成。但我们在寻找易家沟遗址时,发现了一处隐蔽崖畔草丛里,尚为完成的石窟遗址。这段崖面不大,30多米长,5米多高。崖面顶部、底部凿开一排方型窟窿,可能是工匠搭建脚手架用的;中间几处凿入崖中不太深,形似房屋的门窗;崖下面是厚厚的落土堆集层,群众耕种着大燕麦。当地人把这里叫古庄子,说是古人建房子留下的痕迹,可从目前状况看,这处石窟开工不久便停工放弃了。这半拉子石窟是谁建的?什么年代开建的?为何又停了?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这一现象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思绪。说明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的回中道、关陇大道,随着海运的开通和手工业作坊的兴起而逐渐改道。过去沿山顺水而行,遇驿站而歇,后来变为以手工作坊已成规模的中心镇甸向周围小村庄辐射的短途道路网络。细翻历代编著的华亭、平凉、陇州、凤翔等州、县史志,可以解答这一问题。《中国陶瓷史》记载,华亭境内有宋代古瓷窑分布。清顺治年编撰的《华亭县志》记载,大明嘉靖三十二年,赵时春“回籍听调”至嘉靖四十三年定居砚峡,协助县令修筑“惠民渠”,倡导居民开挖煤炭,烧制陶瓷,与民谋利。由于官方大力提倡和支持,在策底、砚峡、安口等地迅速发展起以煤炭开采、陶瓷烧造、产品贩运为主要产业的小集镇。纵贯陇山东麓的古回中道、北支道因此东移,穿过这些集镇,北上南下,因而造成原道路撂荒并被最终废弃。这也许是秦汉古道从明代开始衰败和失落的根本原因吧!
    北支道是历史的产物。它在历史的某个时期兴盛,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又被历史在某一时代淘汰,都体现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繁荣。无论怎样看待这一历史现象,我都要说:北支道功不可没! (摘自:《平凉日报》 作者:朱平)

作者:朱平 录入:华亭县博物馆 来源:平凉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